烧光170亿!“中国特斯拉”创始人沈海寅:终于活成贾跃亭的门徒
作者:128汽车网 发布时间:2025-11-22 01:36:15 阅读量:0

说起中国新能源车圈的那些事儿,总少不了提沈海寅和他的奇点汽车。这位从互联网跳槽过来的老将,本想复制马斯克的路子,搞出一辆“中国特斯拉”,结果呢?170亿资金扔进去,八年过去,连一辆整车都没见影儿。

2023年公司申请破产,沈海寅自己也被法院限高,现在的日子过得紧巴巴。搁谁看,这不就是贾跃亭的翻版吗?俩人一个样儿,靠嘴皮子画大饼,烧钱烧到断炊。新能源车这潭水深着呢,沈海寅这回栽得彻底,留下的教训够圈里人嚼好几年。

互联网圈的野心家如何误入造车迷宫

沈海寅这人,理工科出身,早年混迹技术岗,2010年代初进了奇虎360,当上副总裁。那时候360正风头正劲,周鸿祎手下干将不少,沈海寅管着产品线,帮着推安全软件和浏览器,日子过得稳当。

互联网圈子热闹,动不动就冒出新风口,2014年左右,电动车热起来了。特斯拉在美国卖得火,国内政策也开始倾斜新能源,沈海寅瞅准了机会,心想这比码代码有奔头。他先在公司内部提方案,想让360跨界造车,周鸿祎一听就摇头,说这事儿离主业太远,没金刚钻别揽瓷器活。

烧光170亿!“中国特斯拉”创始人沈海寅:终于活成贾跃亭的门徒-1

沈海寅没死心,干脆2014年底自己单干,注册了奇点汽车。公司名听着高大上,取自物理学里的“奇点”,意思是宇宙起源那点,沈海寅想借这概念标榜自己是创新先锋。

起步阶段,奇点汽车没啥底子,就几个人在小办公室里琢磨概念车。沈海寅拉着老同事和工程师,目标直指智能电动SUV,叫iS6。2015年天使轮融资就来了,钱不多,但够转。

接下来几年,融资节奏飞快,到2019年累计超170亿,投资方阵容亮眼,有360自己投的,也有英特尔资本、联想之星、韬蕴资本这些大户。地方国资也掺和进来,安徽铜陵、湖南株洲、苏州这些地儿都签了协议,许诺建厂。

烧光170亿!“中国特斯拉”创始人沈海寅:终于活成贾跃亭的门徒-2

沈海寅公开喊话,说要用小米模式做车,强调软件定义汽车,网联智能是卖点。听起来挺潮,投资人一听就上头,钱像雪花似的砸进来。公司员工一度冲到1500人,北京总部、上海研发、海外团队齐上阵,表面上看,奇点是新势力里的独角兽,估值30亿美金,科技部榜单上还挂过名。

烧光170亿!“中国特斯拉”创始人沈海寅:终于活成贾跃亭的门徒-3

但细抠,这野心来得太猛。沈海寅互联网思维重,擅长讲故事、做PPT,融资会上数据图表一套一套的,投资方点头如捣蒜。可造车不是写代码,供应链、电池、底盘这些硬骨头,一上手就露怯。奇点没自己的工厂,全靠代工谈,北汽昌河、江铃这些伙伴签了合同,但实际推进慢吞吞。

2016年沈海寅在朋友圈发文,说新造车企业里总有功成一将,就算万骨枯也值。话是豪气,可他自己呢?从高管变老板,跨界门槛高,技术储备薄,烧钱速度却不手软。互联网圈子爱追热点,沈海寅抓住了,但没算清账,这一步跨得太急,埋下隐患。

融资泡沫下藏着的空转机器

170亿这数字听着吓人,摊开看,其实是多轮融资堆出来的。2015年A轮,奇虎360领投几千万,够买设备招人。2016年B轮,6亿美金进账,英特尔资本跟上,沈海寅去硅谷谈的,带回点自动驾驶技术授权。

C轮30亿人民币,韬蕴资本阿里系的钱,许诺建“三国七地”布局,北京总部管研发,安徽铜陵搞乘用车,湖南株洲推商用车,苏州负责智能网联。海外还有日本宇都宫和美国硅谷小团队,沈海寅飞来飞去,签协议的照片满天飞。2020年5月最后一轮,国厚资产和珠海奥动投了点,注册资本增到8837万,但这之后就断粮了。

钱花哪儿了?研发占大头,iS6原型车做了好几版,传感器、芯片、软件算法砸进去几十亿。可测试数据总不达标,续航、智驾这些指标发布会上一吹,实际路测一跑就露馅。基地建设也吃钱,铜陵地儿批了80亿,株洲50亿,苏州150亿规划,但挖地基后就停了,钢架锈着,围栏拉起。

员工工资、供应商货款月月见,1500号人吃饭穿衣不是小数。沈海寅推“三智一零”战略,智能网联、智能化制造、智能化产品、零库存,听着先进,实际执行起来,软件卖了点给别人维生,但远不够填坑。

这融资模式,典型互联网式,讲概念圈钱,烧完一轮再讲下一轮。沈海寅自比马斯克,说造车是男人终极梦想,发布会上一套“宇宙奇点”理论,投资人买账。

可新能源车赛道竞争狠,蔚来、小鹏、理想这些对手早量产了,奇点还停在PPT。2020年疫情一闹,供应链卡壳,融资窗口关上,奇点就露原形。拖欠工资从2021年开始,供应商讨款电话不断,员工仲裁案子堆成山。

沈海寅回应说欠薪是假消息,融资超70亿够用,可数据摆那儿,170亿烧光了,账上没剩多少。泡沫破了,露出的就是空转的机器,钱进得快,出得更快,没产出兜底,早晚玩完。

BYTON M-Byte最低售价:暂无报价图片参数配置暂无报价懂车分暂无懂车实测暂无车友圈3246车友热议二手车暂无破产审查里的债务漩涡与现实对峙

2021年投资方醒悟,不再砸钱,奇点转卖软件续命,可杯水车薪。2022年1月,300员工仲裁拖欠15万工资,法庭文件一摞摞。沈海寅被限高消费,出门坐地铁,商务活动缩水。

7月12日,苏州法院受理破产申请,债权人排队递材料,关联公司智车优行卷进27起诉讼。2023年7月5日,重整正式启动,8月15日债权人会议上,30笔职工债601.3万,供应商债更高。两家子公司清算,法院公告贴满墙,奇点彻底凉了。

债务细节触目惊心,员工工资7.9万一个案子就把沈海寅推上失信名单。供应商货款堆积,电池电机这些部件欠着,合同违约罚金滚雪球。基地项目烂尾,铜陵株洲苏州的钱打了水漂,地方政府也跟着亏。

奇点八年,只交付了6辆iS6测试车,外加点电摩,170亿换来这点东西,算盘打得响。2024年4月清算申请再来,5月失信加码,员工从1500散到剩不下多少。2025年11月,现在尘埃落定,公司停摆,资产拍卖,沈海寅低调不少,没再公开露面。

这过程,暴露跨界造车的痛点。互联网人资金链依赖讲故事,一断就崩。奇点没技术壁垒,代工谈崩,量产遥遥无期。相比比亚迪王传福13年磨一剑,销量186万全球第一,沈海寅这八年纯属空转。何小鹏说过,造车得300亿才稳,170亿还带无技术傍身,够呛。

搁现在看,沈海寅活脱脱贾跃亭2.0。俩人背景像,互联网出身,乐视和奇点都喊颠覆传统车企,融资靠大饼,FF和奇点PPT高手。2017年贾跃亭跑美,欠债百亿,2023年沈海寅限高,债务山一样。不同是贾还有点海外壳子撑着,奇点直接土崩。

俩人教训相同:跨界别太飘,造车烧钱王道,但没交付就是诈骗。新能源车圈洗牌狠,500家剩70家,奇点是典型倒下者。政府推产业,容忍浪费,但产能过剩问题大,农村社保医疗投得少,钱都砸重点了。沈海寅这波,警示投资人别被概念迷眼,VC/PE20家跟投,现在哭都来不及。

消费者也学乖了,别信发布会承诺,买车看销量。跨界梦美,但落地得一步步来,沈海寅这回,烧光170亿,换来一地鸡毛,够人反思的。新能源十年,突围的少,洗牌的多。沈海寅从高光到低谷,镜像贾跃亭,提醒大家,野心过头,容易成门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