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为乾崑跑出58亿公里,用户却说“离不开了”,这事儿有点意思
作者:128汽车网 发布时间:2025-11-22 16:38:11 阅读量:0

去年头九个月,搭载华为乾崑系统的车辆卖出超过45万台,这个数字虽然不算行业最高,但值得注意的是,它在全国城区智能驾驶新车中占比接近三成,比第二名和第三名销量的总和还要多,而且在35万元以上的高端车型里,超过半数都选择了这套系统,走在街上,每两辆高配智能车当中,就有一辆很可能用的是华为技术。

最让人惊讶的是,到十月底,这些车总共行驶了五十八亿公里,平均每月增加六点八亿公里,活跃用户比例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,而行业平均水平还不到百分之七十,这说明用户不是在尝试新鲜感,而是真正把系统当作日常工具来使用,很多人在开车上路时,第一反应不是自己驾驶,而是让系统接管车辆,这种依赖程度比销量更能说明问题。

在技术方面,华为没有完全采用传统的实车测试方法,而是开发了名为WEWA的新架构,这套系统在今年四月就已经模拟完成了六亿公里的行驶场景,这些场景并非随意虚构,而是专门针对现实中少见但危险性高的“长尾问题”进行设计,例如突然出现的电动车、雨夜变道和施工区域绕行等情况,仿真密度达到真实路测的一千倍,问题解决能力目前处于行业领先水平,与特斯拉依赖车主实际驾驶数据收集的做法不同,华为将实车测试与大规模仿真模拟结合使用,既提升了安全保障水平,也加快了技术迭代速度。

数据来源不只依靠自家车辆,深蓝、阿维塔、岚图、猛士、奥迪等二十多个品牌都提供路测数据,华为不造车,而是通过鸿蒙智行平台把十几万到上百万的各档次车型连接起来,一辆奥迪在高速公路上巡航的数据和一辆深蓝在城中村堵车的记录,对系统训练同样重要,单一品牌很难覆盖这么丰富的场景,今年第三季度某自主品牌智能驾驶车型销量下滑,正是因为数据来源有限,场景覆盖不足。

华为乾崑跑出58亿公里,用户却说“离不开了”,这事儿有点意思-1

这就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,卖得越多,积累的数据就越多,用户体验变得更好,用户更愿意留下来,产品也卖得更多,而且这个循环还在加快速度,五十八亿公里的数据只用了十个月就达成了,以前消费者买车时会关注激光雷达的数量和屏幕尺寸,现在他们开始关心车辆能否在雨天自动变道,或者能不能识别突然出现的电瓶车,体验的细节成为建立信任的关键,宝马和奔驰将在明年第一季度接入华为ADS 4系统,这意味着技术授权正在成为新兴车企实现突破的主要路径。

关于数据安全的问题,大家虽然嘴上不说,但心里都清楚,华为采用车端和云端协同处理的方式,这和特斯拉那种完全依赖云端的做法不同,目前没有听说发生数据泄露的情况,但监管规则还没有明确,特别是跨境数据的处理方式,这个问题就像悬在头顶的一盏灯,暂时没有掉下来,但没人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响。

智能驾驶这个行业,不能光靠堆硬件,必须依靠真实数据来支撑,用户愿意天天使用才是最实际的道理,华为没有自己造车,而是通过开放生态和数据闭环的方式,悄悄提高了行业门槛,当别人还在比较参数的时候,它已经在比拼效率了,这样的做法确实很有力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