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开10万公里就回本了”?突然火了!年轻人捡漏倒闭车企“烂尾车”,有人半价买哪吒,有人12万元抄底高合
作者:128汽车网 发布时间:2025-11-22 02:35:52 阅读量:0

28 岁的江先生(化名)是众多 “抄底” 倒闭车企车辆的年轻人之一。他对汽车的关注始于 2024 年 5 月,当时哪吒汽车旗下的哪吒 L 车型刚推出不久,其时尚的外观设计、丰富的智能配置以及 310 公里的闪充续航能力,让江先生心动不已。彼时,他特意前往线下门店试驾,车辆的操控手感和内部空间布局都符合他的预期,但 14.99 万元的官方指导价,再加上 4S 店告知的 “提车需等待 1 个半月” 的消息,让预算有限的江先生不得不暂时放弃购买计划。

2025 年 9 月,哪吒汽车母公司宣布进入破产重整阶段的消息传来,江先生再次将目光投向这款心仪已久的车型。他意识到,车企倒闭或许会带来价格松动的机会。从 9 月初开始,他通过线上汽车论坛、线下二手车行、品牌残留经销商等多个渠道,打听哪吒 L 的库存车源。为了找到性价比最高的车辆,他几乎联系了全国范围内所有可能留存该车型的商家,从东北的黑龙江到南方的广西,电话、微信沟通不断,详细询问车辆配置、剩余库存数量、优惠幅度以及是否能享受地方购车补贴。

经过 10 天的奔波与筛选,江先生终于在广西一家经销商处找到满意的车源 —— 哪吒 L 310 闪充 pro 版本,经销商给出 “直降 6.3 万元” 的优惠。更让他惊喜的是,广西当地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置换补贴政策仍适用于该车型,他通过提交相关材料,成功申请到 1.3 万元的补贴。最终计算下来,这辆车的裸车价仅为 7.39 万元,再加上 3800 元的车辆保险费用,落地总价仅 7.77 万元,相当于原价的一半左右。

“这个价格太香了,就算是‘烂尾车’也值了。” 江先生在提车当天难掩兴奋。为了尽快拿到车辆,他选择自驾前往广西提车,跨越 1500 多公里的路程,从安徽出发,途经湖南、贵州等地,历时两天一夜抵达目的地。当看到停在经销商门店停车场的全新哪吒 L 时,车身的白色车漆在阳光下泛着光泽,车辆内饰崭新,塑料保护膜尚未拆除,与新车并无二致,这让他更加确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。

“开10万公里就回本了”?突然火了!年轻人捡漏倒闭车企“烂尾车”,有人半价买哪吒,有人12万元抄底高合-1

同样被 “倒闭车企” 价格吸引的还有 22 岁的关先生(化名)。刚步入职场的他,购车预算仅有 15 万元,却希望能买到一辆配置较高的新能源汽车。在对比了多个品牌的车型后,他发现同价位的新车要么在智能驾驶辅助功能上有所欠缺,要么在车身用料和空间上不尽如人意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有人分享 “极越汽车倒闭,库存车低价出售” 的信息,便立刻产生了兴趣。

“开10万公里就回本了”?突然火了!年轻人捡漏倒闭车企“烂尾车”,有人半价买哪吒,有人12万元抄底高合-2

极越汽车曾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 “潜力股”,其与科技公司合作开发的智能车机系统、搭载的大容量电池以及 21.99 万元的官方指导价,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竞争力。关先生联系到当地一家销售极越 07 长续航版库存车的商家,实地看车时,他仔细检查了车辆的每一个细节:打开引擎盖查看电池组状态,确认无损坏、无渗漏;坐进驾驶座体验座椅包裹性,测试方向盘转向灵敏度;连接车机系统,尝试语音控制、导航、音乐播放等功能,确认各项配置均能正常使用。最终,他以 15 万元的落地价,将这辆原价 21.99 万元的极越 07 开回了家。“车企没了,我才能以这个价格买到这么高配置的车,这对我来说是难得的机会。” 关先生说。

在 “抄底”“烂尾车” 的年轻人眼中,性价比是他们做出选择的核心考量因素,而 “行驶成本低” 则是他们心中的另一本 “明白账”。江先生在提车后,专门对车辆的使用成本进行了测算:哪吒 L 的电池容量为 70 千瓦时,按照家用充电桩每千瓦时 0.56 元的电费计算,充满一次电的费用约为 39.2 元,可行驶 310 公里,折算下来每公里的电费成本仅 0.126 元。

他对比了同级别燃油车的使用成本 —— 以百公里油耗 8 升、92 号汽油每升 8.5 元计算,每公里燃油成本约 0.68 元。按照江先生每年行驶 1 万公里的需求计算,驾驶哪吒 L 每年可节省油费约 5540 元。“按照这个节省幅度,只要开 10 万公里,就能把买车时比燃油车多花的钱‘赚’回来,而且电车的保养费用也比燃油车低很多。” 江先生表示,他并不在意车辆的保值率,“我计划至少开 5 年,到时候就算保值率低,也已经把大部分成本收回来了,性价比依然很高。”

广州一家二手车行的经营者陈先生(化名),也见证了年轻人对 “烂尾车” 的热情。他的车行从 2025 年 8 月开始,陆续收购了高合汽车旗下 Hiphi Y、Hiphi X 等车型的库存新车和少量二手车。高合汽车曾以 “豪华智能电动” 为定位,Hiphi Y 车型 2023 年 7 月发售时,官方指导价在 33.9 万 - 44.9 万元之间,如今在陈先生的车行里,最低只需 12 万余元就能买到一辆全新的 Hiphi Y。

“来买高合的大多是 25-35 岁的年轻人,他们看重的就是‘豪华配置低价享’。” 陈先生介绍,高合 Hiphi Y 搭载的智能座舱系统、多场景语音交互功能、全景天窗以及高级皮质座椅等配置,在同价位的其他品牌车型中很难见到。有一位年轻消费者在试驾后告诉陈先生:“就算以后售后麻烦点,能花 12 万买到 30 多万级别的配置,也值了,大不了以后维修找第三方机构。”

据陈先生统计,他的车行在 2025 年 10 月单月就卖出了 20 多辆高合品牌的车辆,创下了该品牌 “倒闭” 后的销售新高。“很多年轻人都是通过朋友介绍或者社交平台看到信息来的,他们对价格敏感,但对配置和品质有要求,‘烂尾车’正好满足了他们的这一需求。” 陈先生说,虽然高合的车源数量在逐渐减少,但咨询和购买的人依然络绎不绝,他甚至需要提前与上游供应商沟通,预留热门配置的车型。

三、行业 “淘汰赛” 加速:倒闭车企背后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变局

年轻人 “抄底”“烂尾车” 的现象,背后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加速推进的 “淘汰赛”。自 2023 年起,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,从最初的 “价格战” 到后来的 “技术战”“服务战”,众多品牌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,陷入经营困境。

威马汽车曾凭借较早进入新能源市场的优势,积累了一定的用户基础,但由于后续技术更新缓慢、车型迭代滞后,再加上资金链断裂问题,于 2023 年底宣布停产;高合汽车虽然以 “高端智能” 为卖点,但其高昂的定价与市场需求脱节,且未能及时推出符合大众消费能力的车型,最终在 2025 年初走向破产;极越汽车则因合作双方在战略规划上存在分歧,导致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受阻,仅推出一款车型后便无奈退场;哪吒汽车在经历初期的快速发展后,因市场定位模糊、品牌影响力不足,再加上面临传统车企转型和头部新势力品牌的双重挤压,最终未能逃脱破产重整的命运。

这些品牌的倒下,印证了行业人士对新能源汽车市场 “淘汰赛” 的判断。小鹏汽车董事长、CEO 何小鹏在 2025 年春季发布会上公开表示,2025 年至 2027 年将是汽车行业关键的三年 “淘汰赛” 阶段,在这一时期,不仅是新势力品牌,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板块也将面临严峻考验,能够在技术创新、产品质量、用户服务等方面持续突破的企业,才能在竞争中存活并发展壮大。

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则在 2025 年 9 月的慕尼黑车展上,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发出警告。他指出,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车企数量过多,部分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可持续的盈利模式,仅依靠低价促销、大幅优惠来吸引消费者。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品质和技术要求的提升,以及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成本压力,这些依赖 “价格战” 生存的企业将难以维持运营,预计未来约有 100 家车企会在这场 “淘汰赛” 中被市场淘汰。

与倒闭车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头部车企和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新势力品牌在 2025 年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。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5 年 10 月,全国乘用车新能源市场零售量达到 140 万辆,同比增长 17%,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达 58.7%,意味着每卖出 10 辆汽车,就有近 6 辆是新能源车型。同时,中国汽车的出口市场持续突破,全球市场份额稳步提升至 38%,成为全球汽车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。

具体来看,上汽集团 2025 年 10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 20.7 万辆,继 9 月之后再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,同比增长 31.6%,1-10 月累计销量更是达到 129 万辆,同比增幅 42.5%;吉利汽车新能源板块表现尤为亮眼,10 月销量 17.79 万辆,同比激增 64%,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至 58%,旗下银河品牌提前完成 “年销百万辆” 的目标,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最快达成这一成就的品牌;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,10 月销量 44.17 万辆,创下年内单月销量新高,累计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 1420 万辆,持续领跑市场。

新势力阵营中,零跑汽车以 7.03 万辆的月交付量刷新纪录,连续八个月在新势力品牌中销量排名第一;鸿蒙智行凭借与华为合作的技术优势,单月交付 6.82 万辆,累计交付量突破百万辆,成为最快达成这一目标的新势力品牌,且其车型成交均价达到 39 万元,展现出强大的品牌溢价能力;小鹏汽车、蔚来汽车 10 月交付量分别为 4.2 万辆、4.04 万辆,同比增幅分别达到 76%、92.6%;小米汽车自推出首款车型后,交付量持续稳定在每月 4 万辆以上,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 “黑马”。

四、“捡漏” 背后的隐忧:售后停摆、维修无门的现实困境

尽管 “抄底”“烂尾车” 能让年轻人以低价获得高配置的汽车,但这种 “捡漏” 行为背后隐藏的风险不容忽视。“车企没了,以后车子出问题找谁修?” 这是很多消费者在购买 “烂尾车” 前最担心的问题,而这一担忧正在逐渐成为部分车主面临的现实困境。

关先生在购买极越 07 后一个月,就遇到了车机系统的问题。他发现,车辆的导航地图无法更新,部分语音控制功能也出现失灵的情况。按照正常流程,他应该联系极越汽车的官方售后部门寻求解决,但此时极越汽车的官方客服电话已无法接通,官方 APP 也停止了服务,线下售后门店要么关闭,要么转型为其他品牌的服务点。

无奈之下,关先生只能前往第三方汽车维修店咨询。维修人员告诉他,由于极越汽车的车机系统采用的是专属定制版本,第三方机构没有对应的系统升级权限和维修数据,无法进行修复,只能尝试 “刷机”(刷机 )的方式,但这种方式可能会导致车辆其他智能功能出现故障,甚至影响车辆的安全性能。关先生权衡再三,最终只能放弃修复,暂时忍受导航地图老旧、语音控制失灵的问题。

江先生虽然目前尚未遇到车辆故障,但他也对未来的售后问题感到担忧。他在提车时,经销商承诺 “提供 1 年的基础维修服务”,但当他追问 “1 年后出现问题该如何处理” 时,经销商仅表示 “到时候再看,或许能联系到第三方合作维修机构”,并未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。江先生坦言,他已经开始提前了解当地具备新能源汽车维修能力的第三方门店,甚至加入了 “哪吒 L 车主自救群”,与其他购买了该车型的车主交流维修经验、共享维修资源,为可能出现的售后问题做准备。

除了售后维修问题,“烂尾车” 还面临着车机系统断联、软件无法更新、零部件短缺等风险。高合汽车的部分车主反映,自车企倒闭后,车辆的远程控制功能已无法使用,无法通过手机 APP 查看车辆状态、远程开启空调;哪吒汽车的部分车主则表示,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软件一直没有更新,冬季续航里程衰减比正常情况更为严重,却找不到官方渠道解决。

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李颜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年轻消费者购买倒闭车企的车辆,本质上是 “用未来的售后风险换取当下的价格优惠”。他建议,消费者在 “抄底” 前,应充分了解车辆的售后保障情况,确认是否有第三方机构承接该品牌的售后业务,同时查看车辆零部件的通用性,避免因零部件稀缺导致后续维修困难。此外,消费者还应保留好购车合同、发票、经销商承诺等相关凭证,以便在出现问题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注:图片来源于网络